肝癌

发布: 2010-12-14 22:52 | 作者: 仙人掌 | 来源: 北美中医网--www.natcm.com

【证候特征】

脏腑气血亏虚,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于肝,主症为两胁疼痛,上腹部肿块,纳呆乏力,腹胀消瘦,肝区痛而剧烈,向肩背部放射,肿块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而拒按。兼症以发热、腹泻、腹痛、鼻衄、肌衄为多,晚期出现黄疽、腹水、昏迷。初期舌苦多见白或腻,脉弦滑或滑数;后期见舌绛或紫暗,脉沉细。

【病因病机】

脏腑气血虚亏,脾虚湿聚,痰凝血瘀;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

1.情志久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机畅达与否主要责之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2.脾虚湿聚 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脏腑气血虚亏。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痰阻气滞,肝脉阻塞,痰血互结,形成肝癌。《卫生宝鉴》说:“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医宗必读》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3.湿热结毒 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郁阻胆道,形成肝积,多伴胆汁外溢。

4.肝阴亏虚 热毒之邪阻于肝胆,久之耗伤肝阴,肝血暗耗,导致气阴两虚,邪毒内蕴,此为本虚标实。

总之,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胃密切相关。其病机复杂,统而言之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故病证危重,防治棘手。

【诊断】

1.以右胁疼痛,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而拒按,形体消瘦,纳呆乏力为主症。

2.具有较长时间食欲减退、乏力、胁痛病史或黄疽病史,且病情进展迅速。

3.结合B超、CT扫描、MRI、肝穿刺、血生化及免疫检查等,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1.黄疸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主要病机为湿蒸热郁,起病有急缓,病程有长短,黄疸色泽有明暗。而肝癌以上腹部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之肿块、形体逐渐消瘦为特征,晚期可伴有黄疸,但与黄疸病证有别。

2.胁痛 是以一侧或两侧胁助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其病机关键或在气、或在血、或气血同病。而肝癌虽亦有胁痛,但以右胁为主,且有坚硬、增大之肿块,形体明显消瘦,病证危重。

3.鼓胀 与肝癌晚期一样,皆可有腹胀大、皮色苍黄的症状,但肝癌患者形体明显消瘦,腹部肿块坚硬、表面凹凸不平。鼓胀虽为顽症之一,但肝癌较之更为危重。

【辨证要点】

肝癌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病情重。因此要全面掌握辨证要点。

1.辨虚实 患者本虚标实极为明显,本虚表现为乏力倦怠,形体急骤消瘦,甚至面色萎黄,懒言等;而右上腹有坚硬肿物而拒按,甚至伴黄疸、腹水、浮肿、脘腹胀满而闷等属标实的表现。

2.辨危候 晚期可见昏迷、吐血、便血、胸腹水等危候。

【治疗原则】

肝癌患者虚实错杂,急则治其标,当以祛邪为主,常用活血化瘀、消积消结、逐水破气等法;一般则宜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常用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滋补阴液、活血化瘀、理气破气、逐水消肿等法。 对于放、化疗后的肝癌患者,其治疗多以健脾理气、补养肝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温补气血,此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辨证施治】

1.肝气郁结

症状:右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右胁下肿块,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陈皮、枳壳、香附疏肝理气,川芎化瘀。可酌加广郁金、生苡米、白术、黄芪健脾。尚可配用香砂六君子丸。

2.气滞血瘀

症状: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场。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山甲、栝篓活血化瘀,柴胡行气疏肝。酌加三棱、莪术、延胡素、广郁金、水蛭、蛰虫等。尚可配用大黄蛰虫丸、人参鳖甲汤等。

3.湿热聚毒

症状:心烦易怒,身黄目黄,口干口苦,食少,腹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方中茵陈、桅子、大黄清热利湿。酌加以厚朴、水红花子、黄杨、半枝莲等解毒调气,尚可配用犀黄丸。

4.肝阴亏虚

症状: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大,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方药:一贯煎。 方中以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养血生津,更加以川楝子调肝。可酌加生鳖甲、生龟板、牡丹皮、水红花子、女贞子、旱莲草、半边莲凉血解毒,龟板胶、鹿角胶补益精血。尚可配用六味地黄九或杞菊地黄丸。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抗癌的有效药物有半枝莲、肿节风、水红花子、猪苓、茯苓、泽泻、八月札、蛰虫、茵陈、鳖甲、虎杖、红花、水蛭、穿山甲、当归、夏枯草、三棱、蟾蜍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选用以上药物。

【转归预后】

本病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中晚期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胁痛、黄疸、腹水、发热以及极度消瘦、出血、昏迷等。

本病病程短,病势凶险,预后极差,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近年来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预防与调摄】

调摄的目的在于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其重点在于注意患者全身状态的变化,如体重、皮肤改变、精神状态等。为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嘱食用富于营养易消化的软食,忌食生冷油腻及硬性食物,忌用损害肝肾功能及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以防止出血。加强心理调摄,在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公开性治疗,这样既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猜疑,还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