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保健防病的作用与特点
发布: 2009-8-18 23:11 | 作者: 郎中 | 来源: 北美中医网--www.natcm.com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了“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这一为预防医学提出的战略目标,尽管迄今为止还未能在我们的星球上完全实现,但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所引发的疾病日益增多,特别是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疾病的不断发生,寻求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简便的预防保健措施,越来越成为预防医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我国传统的针灸医学,应该说是具有无可争议的突出优势。正如前面所述,针灸保健防病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十分安全的非药物疗法,而且已积累了数千年之久的丰富实践经验;不仅在古代曾经应用,而且也完全适合于现代。随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无疑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保健防病之法。
针灸保健防病作用
针灸保健防病的作用,大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灸适合于各级保健防病。现代预防医学一般将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称病因学预防,它主要针对发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之不生病;二级预防,又称发病学预防,它针对发病早期,及时诊断及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或变为慢性;三级预防,又称病残预防,主要针对发病之后,用康复措施使之病而不废,废而不残。针灸疗法对此三级预防均有显著效果。本书主要介绍一、二级预防。同时,针灸预防既可应用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亦能使用于疑难危重病症;既适合于小儿,亦宜于老人,以一种疗法而适用于如此广泛的保健预防,这确实是其他中西医疗法所难以比拟的。
二.针灸适应现代预防的需要。近一百年来,预防医学已经历了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急、慢性传染病;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进入了第二次革命,其主要对象已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意外死亡等主要威胁人类的病症和因素。目前已经认识到,一切疾病都是整体的病,它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破坏机体内部及其与环境的平衡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等,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针灸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平衡阴阳,调整整体功能。所以,它不仅可用于第一次革命对象的预防,也完全适合预防第二次革命对象。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的愿望。
三.针灸预防保健安全、经济、简便。据20世纪60年代初期统计,美国的住院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属“医源”或“药源”性疾病。这种伴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副作用,目前仍有增无减。这不光反映在临床治疗上,预防医学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针灸这一传统的手段,只要正确操作,基本上没有毒副作用。针灸器械简单,价格低廉,加之方法简便,不仅能作为医生的一种预防手段,而且可供一般群众自行操作,用以保健。它既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紧急防病,又可作长达十年、数十年的长期健康保健之用。因此它较之其他方法,更适应现代需要。
针灸保健防病特点
与一般药物不同,针灸是一种以非药物疗法的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功能来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的。中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极复杂的五脏、六腑、皮、脉、肉、筋骨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经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防御能力,从而能够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现代的大量工作,已经证明了针灸确实具有明显的保健防病的调节作用。
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痊愈与人体抗病能力即防卫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针灸对正常人体和动物,能增强其免疫功能,并可使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以对体液免疫物质影响为例,已发现针灸可以增强正常血浆中存在的某些杀菌物质的杀菌能力,使血清补体、溶菌酶含量增高,血清α、β、γ球蛋白的量升高,也能引起调理素、干扰素等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增加。特别是针灸能使长期降低的抗体重现,效价增高,这些都为针灸防病,特别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从免疫学角度研究针灸延缓衰老的机理,也发现针灸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整,主要在于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使人们在步入老年时所出现的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得到全面改善。
二、调整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针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与它具有调整心血管神经系统的功能分不开的。大量工作证实,针灸可以降低血脂、调整血压,改善血液成份及粘稠度、扩张血管等。国外的学者也认为,针刺是一个血管矫正因子,可矫正血管危险因子累积所致的失调,它不像药物只是个别处理,而是作用于整个失调的机体。针灸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刺激,导致人体开放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可排除血管危险因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多年来防休克研究也证明,针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传入刺激,它主要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及某些内分泌腺活动而产生预防效应的。
三、调整体液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这方面工作还不多。国外有人发现,针灸戒烟,当刺激有关穴位,可使人体组织自身分泌出一种类似尼古丁的物质。近些年来,通过研究观察到老年人头发中血铜含量明显高于成人,血锌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当艾灸足三里后,老年人血锌含量明显增高,而铜含量则显著降低。这表明艾灸有调整微量元素的作用,从而达到防老延年的目的。
总起来说,针灸对人体预防性调节,具有下列特点:
一.在人体处于不同机能状态时,针灸产生的影响不同。当针灸消除正常人机体疲劳时,可伴见血浆球蛋白下降、白蛋白上升。对处于感染或传染威胁的健康或动物,针刺可使末梢循环中的白细胞总数一时性增高,核左移,吞噬活动增强,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含量增高,从而增强抵抗感染的能力。而当受针者的精神状态、神经类型、营养状况及体质强弱不同时,对针灸的预防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同样,当我们人体过度血压下降,针灸可以升压,以预防休克;而当血压上升过高,则可以降压而预防高血压。
二.针灸不同穴位作用不同。在治疗疾病时,穴位的功能有相对特异性,在保健预防中,穴位的相对的特异性表现得则更为明显。如足三里等一些著名的保健防病穴,都是长期临床中筛选出来的,其效果为其他穴位所不及。即使同属保健防病穴位,作用亦不相同。如对抗体生成的影响,动物实验显示艾灸“大椎”穴比“百会”穴效果好。另外,针刺家兔“足三里”穴可延长血液中抗体,并比对照组增加2~4倍,而针“大杼”穴,对抗体效价则无影响。
三.不同的手法,影响各异。已经发现,各种类型的补泻手法作用于机体时,均可引起规律性的效应,对针灸保健防病作用亦有显著的影响。在健康人中,用补法时,大多数实验例出现脉搏传播速度的减慢,反映血管紧张度下降;当手法由补转泻时,大多数实验例则出现脉搏传播速度加快。动物身上也观察到,针刺家兔“大椎”穴时,用呼吸补泻和轻刺激,可促使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而泻法和重刺激则具有抑制吞噬功能的作用。因此,除了选穴外,正确的掌握手法,亦殊属重要。
四.不同的刺灸法,作用有别。针刺和灸疗都有有保健防病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针刺多用于防病,重在祛邪;另外戒断,如戒烟、戒毒,美容等也多用针法。灸法,则多用于健身,重在补虚,所以延年益寿、消除亚健康,常用灸法。耳针,法简方便,不仅可配合其他刺灸法,也可单独运用,对某些项目如戒烟、减肥还有独特的效果。
以上所述,针灸疗法在防病保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指出的是,现代预防医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目前国外的一些学者还在致力于加强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家庭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各门医学分支学科的联系,力图把保健防病贯串于治疗的始终。可以预见,针灸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肯定会对现代预防医学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的。
针灸保健防病作用
针灸保健防病的作用,大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灸适合于各级保健防病。现代预防医学一般将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称病因学预防,它主要针对发病前期,用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之不生病;二级预防,又称发病学预防,它针对发病早期,及时诊断及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或变为慢性;三级预防,又称病残预防,主要针对发病之后,用康复措施使之病而不废,废而不残。针灸疗法对此三级预防均有显著效果。本书主要介绍一、二级预防。同时,针灸预防既可应用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亦能使用于疑难危重病症;既适合于小儿,亦宜于老人,以一种疗法而适用于如此广泛的保健预防,这确实是其他中西医疗法所难以比拟的。
二.针灸适应现代预防的需要。近一百年来,预防医学已经历了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急、慢性传染病;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进入了第二次革命,其主要对象已转变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意外死亡等主要威胁人类的病症和因素。目前已经认识到,一切疾病都是整体的病,它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破坏机体内部及其与环境的平衡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等,表现得更为明显。而针灸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平衡阴阳,调整整体功能。所以,它不仅可用于第一次革命对象的预防,也完全适合预防第二次革命对象。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的愿望。
三.针灸预防保健安全、经济、简便。据20世纪60年代初期统计,美国的住院病人中,有三分之一属“医源”或“药源”性疾病。这种伴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副作用,目前仍有增无减。这不光反映在临床治疗上,预防医学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针灸这一传统的手段,只要正确操作,基本上没有毒副作用。针灸器械简单,价格低廉,加之方法简便,不仅能作为医生的一种预防手段,而且可供一般群众自行操作,用以保健。它既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的紧急防病,又可作长达十年、数十年的长期健康保健之用。因此它较之其他方法,更适应现代需要。
针灸保健防病特点
与一般药物不同,针灸是一种以非药物疗法的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的自身功能来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的。中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极复杂的五脏、六腑、皮、脉、肉、筋骨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经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防御能力,从而能够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现代的大量工作,已经证明了针灸确实具有明显的保健防病的调节作用。
一.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痊愈与人体抗病能力即防卫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针灸对正常人体和动物,能增强其免疫功能,并可使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以对体液免疫物质影响为例,已发现针灸可以增强正常血浆中存在的某些杀菌物质的杀菌能力,使血清补体、溶菌酶含量增高,血清α、β、γ球蛋白的量升高,也能引起调理素、干扰素等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增加。特别是针灸能使长期降低的抗体重现,效价增高,这些都为针灸防病,特别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从免疫学角度研究针灸延缓衰老的机理,也发现针灸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整,主要在于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使人们在步入老年时所出现的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得到全面改善。
二、调整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功能。针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与它具有调整心血管神经系统的功能分不开的。大量工作证实,针灸可以降低血脂、调整血压,改善血液成份及粘稠度、扩张血管等。国外的学者也认为,针刺是一个血管矫正因子,可矫正血管危险因子累积所致的失调,它不像药物只是个别处理,而是作用于整个失调的机体。针灸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刺激,导致人体开放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变化,可排除血管危险因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多年来防休克研究也证明,针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传入刺激,它主要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及某些内分泌腺活动而产生预防效应的。
三、调整体液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这方面工作还不多。国外有人发现,针灸戒烟,当刺激有关穴位,可使人体组织自身分泌出一种类似尼古丁的物质。近些年来,通过研究观察到老年人头发中血铜含量明显高于成人,血锌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当艾灸足三里后,老年人血锌含量明显增高,而铜含量则显著降低。这表明艾灸有调整微量元素的作用,从而达到防老延年的目的。
总起来说,针灸对人体预防性调节,具有下列特点:
一.在人体处于不同机能状态时,针灸产生的影响不同。当针灸消除正常人机体疲劳时,可伴见血浆球蛋白下降、白蛋白上升。对处于感染或传染威胁的健康或动物,针刺可使末梢循环中的白细胞总数一时性增高,核左移,吞噬活动增强,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含量增高,从而增强抵抗感染的能力。而当受针者的精神状态、神经类型、营养状况及体质强弱不同时,对针灸的预防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同样,当我们人体过度血压下降,针灸可以升压,以预防休克;而当血压上升过高,则可以降压而预防高血压。
二.针灸不同穴位作用不同。在治疗疾病时,穴位的功能有相对特异性,在保健预防中,穴位的相对的特异性表现得则更为明显。如足三里等一些著名的保健防病穴,都是长期临床中筛选出来的,其效果为其他穴位所不及。即使同属保健防病穴位,作用亦不相同。如对抗体生成的影响,动物实验显示艾灸“大椎”穴比“百会”穴效果好。另外,针刺家兔“足三里”穴可延长血液中抗体,并比对照组增加2~4倍,而针“大杼”穴,对抗体效价则无影响。
三.不同的手法,影响各异。已经发现,各种类型的补泻手法作用于机体时,均可引起规律性的效应,对针灸保健防病作用亦有显著的影响。在健康人中,用补法时,大多数实验例出现脉搏传播速度的减慢,反映血管紧张度下降;当手法由补转泻时,大多数实验例则出现脉搏传播速度加快。动物身上也观察到,针刺家兔“大椎”穴时,用呼吸补泻和轻刺激,可促使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而泻法和重刺激则具有抑制吞噬功能的作用。因此,除了选穴外,正确的掌握手法,亦殊属重要。
四.不同的刺灸法,作用有别。针刺和灸疗都有有保健防病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针刺多用于防病,重在祛邪;另外戒断,如戒烟、戒毒,美容等也多用针法。灸法,则多用于健身,重在补虚,所以延年益寿、消除亚健康,常用灸法。耳针,法简方便,不仅可配合其他刺灸法,也可单独运用,对某些项目如戒烟、减肥还有独特的效果。
以上所述,针灸疗法在防病保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指出的是,现代预防医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目前国外的一些学者还在致力于加强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家庭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各门医学分支学科的联系,力图把保健防病贯串于治疗的始终。可以预见,针灸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肯定会对现代预防医学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的。
应用针灸进行保健防病,在方法上大体与针灸治疗相同,但亦有其特殊之处,现作简要介绍。
一、保健防病时机
掌握时机,直接关系到预防效果,颇为重要。大致可分下列四种。
(一)平时保健:系指健康人平常用针灸防病强身,益寿延年。这一点古人早已有所认识。如宋代的医家窦材指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等穴,可以壮阳助元,抗老健身。现代对无病时保健针灸有更深一层的内涵,一种是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以提高体质为主,如第一章提到的日本在青少年中提倡施灸保健:一种是在亚健康的状况下用保健针灸进行调整,使之进入正常状态;另一种是在早期做到未衰先防。如提倡在中老年中以针灸之法防病益寿。
(二)针对性预防:指当健康人受到病菌传染或感染威胁时,及时用针灸加以预防。一种是针对所处的传染环境,如在传染病流行区预防;一种则是针对传染或感染之源,用针灸之法消除隐患,杜绝病症。如被疯犬咬伤,古人主张在“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素问•骨空论》),以防止狂犬病。另外,针对某些药物(如抗癌药物)及输液输血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可在施用前针灸。
(三)早期预防:在病症早期,常显露某种先兆时,即用针灸预防。如《千金翼方》中提到“凡卒患腰肿、附骨肿、痈疽、节肿风、游毒、热肿,此等诸疾,但觉有异,即急灸之愈”。实际上早期预防不仅适用于这类急性病症,而且也可有效地阻止多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以代谢综合征为代表的各种非传染性疾病,如能提前用针灸介入预防,如采取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及调节亚健康等措施,就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四)间歇期预防:不少病症,具有时作时止的特点。在发作间歇期针灸,亦有明显预防效果。对此,早在《内经》中就有“凡治疟,先发如食顷”针刺的记载,现在更有较大进展。如支气管炎、哮喘等症,采用冬病夏治之法,在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切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预防急性发作的效果。
二、操作特点
(一)压按阳性反应物:一般疾病在症状未出现之前,常有阳性反应物显露。其发生部位多在脊柱附近,亦可见于颈项部及腹股沟等处。阳性反应物包括结节物、条索状物、泡性软状物,和障碍阻力等,以结节物多见。按压时往往出现酸、痛、麻木等反应。通过触诊,不仅能察知疾病的预兆,而且通过梅花针叩打或针灸这类阳性物,可达到预防效果。
(二)毫针法特点:由于针灸预防对象多为健康人或症候轻微的早期病人,故对针刺操作要求较高,否则难以为其接受。一般而言,要尽量作到基本无痛,得气感应不可太强烈。据著者体会:应尽量安排安静的诊疗环境,进针前,应解除对象的恐惧紧张心理,使之心境平静,肌肉放松。消毒后,为使进针无痛,先确切穴位,一手持针柄,一手持针尖,迅速用力刺进穴位,慢慢送针,略作提插探寻,至有得气感应,再运用手法。
基本手法为:将针柄置于食、中指腹,以拇指指腹压住针柄,并来回搓动,可产生提插加捻转的效果。应注意用腕部带动,不宜连肘部一起运动。根据预防要求和对象的体质等情况,分别采取强弱刺激或补泻手法。强刺激:每分钟捻转加提插速度(提插幅度1~2mm,下同)120次,持续时间1~2min;中刺激:运针速度90次/分,持续1min;轻刺激为60次/分,持续半分钟。补泻法:平补平泻,即在得气感应区域施行上述刺激;补法,数进一退,即分层进针,每层均施行上述刺激,一次退出,反复数次;泻法:一进数退,一次进针至穴区深部感应区,分层刺激后退出,方法同上。上面操作法,著者认为较适宜于预防时应用。
(三)耳针法特点:耳针在预防,特别在保健中应用颇广,虽然目前有用毫针刺、刺血、穴位注射等法来预防病症、保健强身的,但著者经验,耳穴压丸法(简称耳压法)其应用更为广泛,此法安全无痛,花费极微,无损伤,不易招致耳廓感染,颇受欢迎。且被预防者可自行长期按压刺激,较之一般方法更能起到长期保健预防的效果。其它诸法,一般书籍多有载述,现仅将耳压法作一介绍:
1.置备:挑选颗粒均匀、黑色成熟之王不留行子或黄荆子,洗净晒干收藏于消毒干燥之瓶内。如少量应用,可将胶布剪成0.7×0.7cm2(如黄荆子,则为0.8×0.8 cm2)之小方块,每方胶布置一粒药籽。如多人预防,则可取10×15 cm2透明有机玻璃板一块刻划出上述大小之方格,每个方格之中心,钻一直径约1.5mm、深0.5mm的半球形小洞,然后在每个小洞置一粒菜籽,以与有机玻璃板大小相似之胶布拉直平贴在上面,用锋利的刀片,沿刻线划成小方格备用。
2.操作:探寻得耳穴压痛点后,做好记号。用酒精局部脱脂消毒,待干燥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尖头镊子将粘有药籽的胶布,对准穴区贴敷。然后按压数分钟,并嘱病人回去后自行按压,根据预防要求每日按压3~4次,隔二日或三日贴敷一次。应注意的是,只能用拇、食指一压一放进行按压,不可搓捻,以防破皮感染。
(四)艾灸法特点
艾灸在针灸防病保健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其中艾条灸最为常用,操作方法比较简便,适于自我灸疗。另有隔物灸和着肤灸,特别是着肤灸,在一般治疗中目前很少使用,但在防病保健中却颇为重要。现对三种灸法作一简介。
1.艾条灸。作为防病保健,多用温和灸法:将市售之艾条一根,燃着一端,先靠近皮肤,再慢慢升高,直至病人感到穴区温暖舒适无烧灼感,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2~3㎝)连续薰灸5~10min,以局部发红为度。亦可用雀啄灸,即将艾条燃着端对准穴区,一上一下如麻雀啄食般移动,直至皮肤潮红。
2.隔物灸:常用隔盐灸法,穴位取神阙。以细白精盐铺满脐窝,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起烫伤,可盖一薄蒜片或姜片(约2mm厚,上刺数孔),置艾炷烧之,一炷烧完再换一炷。艾炷大小及壮数多少据症情体质而定。
3.着肤灸:系将艾绒揉成锥形艾团,大小自黄豆至麦粒不等,以蒜汁直接粘贴于穴位上灸灼。分化脓灸与非化脓灸。
(1)化脓灸:用线香燃着贴于穴区之艾炷。待烧近皮肤感到灼痛时,可在该穴周围用手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灸完一壮后,以消毒纱布蘸蒸馏水抹净灸穴上的灰烬,再依前法续灸,一般灸3~9壮。灸毕贴上淡膏药,每天换贴一次,数天后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增多,膏药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留有疤痕。
(2)非化脓灸:方法同上,但不等艾炷烧至皮肤,有烫感即用镊子将艾火挟去或压减,再按此法续灸,直至局部皮肤潮红。非化脓灸灼痛时间短,不留疤痕,易为患者接受,但对某些病症的预防,效果不如前者。
4.敷贴:分为二类,一类为采用对皮肤组织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单味或复方制成膏药形式敷贴于穴位上。可保留较长时间,使局部充血起泡,如同灸疮;或在短时间内去掉,仅令皮肤潮红即可。因类似灸法,古代称为天灸,首见于《针灸资生经》。后代也称冷灸,原用于治疗,现代亦逐渐扩大至预防保健。防病保健多用此法。另一种为用无刺激性药物制成的膏药或其它特制敷贴物(如磁片)等贴压于穴区,保留时间更长,且更安全。严格说后者已不属灸法范畴。
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之外,用于预防保健的尚有穴位注射法、皮肤针法、火针法等,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再具体介绍。
现有一些结佘普通商品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
海关代征增值税缴款书和地税(运输,广告,建筑
安装,服务咨询,餐饮定额,其它服务,租赁等)相
关方面专用发票均可向外代开;点数较低!
贵公司如有需要请与我联系!
(注: 本公司所开出的发票均可在网上查询或到
税务局验证!)
联系电话:13632610826〈张明〉
电子信箱:szhgb@126.com
http://zhangming.nf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