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不下

发布: 2010-12-14 22:47 | 作者: 仙人掌 | 来源: 北美中医网--www.natcm.com

胎儿娩出后,恶露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停留不下,或下亦甚少,称为“恶露不下”。恶露停蓄体内,可以诱发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等病。

【病因病机】

本病产生,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若产时、产后伤于七情,或为风冷所袭,均能导致血行受阻,而恶露不下。临床常见的有气滞、血瘀两种。

1.气滞 产时或产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机不利,碍血畅行,以致恶露不下。如《济阴纲目》云:“思虑动怒,气所壅遏,血蓄经络。”

2.血瘀 临产受寒,或伤于风冷,恶露为寒所凝,以致恶露不行。《傅青主女科》云:“产时恶露随下,则腹不痛而产自安。若腹欠温暖,或伤冷物,以致恶露凝块。”

【辨证施治】

本病多为虚中夹实。辨证重在痛或胀,若胀甚于痛,则多属气滞,治以行气开郁为主;若痛甚于胀,则多为血瘀,治宜活血化瘀为主。

1.气滞

主要证候:产后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小腹胀甚痛,胸胁胀满,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血随气行,气滞则血阻,有碍余血浊液下行,故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故小腹胀甚而痛。气郁不宣,则胸胁胀满。脉弦,亦属肝郁气滞之征。

治疗原则:理气解郁,佐以和血。

方药:香艾芎归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乌药、枳壳。方中香附、艾叶、枳壳理气开郁。当归、川芎和血行滞。艾叶、延胡索理血中之气以止痛。

2.血瘀

主要证候:恶露甚少或不下,色紫黯,小腹疼痛拒按,痛处有块,舌紫黯,脉涩。

证候分析:恶露为寒所凝,故量少色黯,瘀结不下,小腹有块,疼痛拒按。舌紫黯,脉涩亦为血瘀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生化汤(方见《产后腹痛》)加生蒲黄、益母草以助活血散瘀通经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