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

发布: 2011-12-13 10:33 | 作者: 进伯新 | 来源: 北美中医网--www.natcm.com

地处长江北岸的海门市,与苏南的太仓、常熟等县(市)隔江相望。两年前,省委书记回良玉视察海门时,勉励他们要“富而思进向南看,越过长江定目标”。两年过去了,海门百万人民加快发展主旋律,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县,海门被列为78位,发展水平指数列全国47位,财政收入列全国第67 位。去年海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人均 GDP达到1.3万元,位列苏中地区第一,全省第 13位,被誉为苏中的“苏南”。海门虽然在苏中地区已经名列前茅,但与苏南仍有较大的差距。有数据表明,近两年来,苏、锡、常、镇、宁五市下辖的18个县(市)人均 GDP超过了2万元,而海门刚刚1万多元,发展速度也比它们慢了2个百分点。唯有选择苏南发达地区县(市)作为自己的参照系,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才能搭上区域经济的快车,乘势而上。为此,淘门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 “两高两先一争”的奋斗目标,即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当苏中崛起的排头兵。同时,积极实施面向市场的大调整、面向上海的大接轨、面向世界的大开放三大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做强支柱产业。以轻工、纺织、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的海门,并无多少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却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市委书记徐永兵一语道破天机:面向市场,面向全国,聚合技术创新的优势。他们先后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和研究所签订了产学研联合协议,每年有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4000多人次专家学者到海门进行技术指导。中科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郭景坤教授,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副院长严东升教授,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享受者李万盟教授等著名学者都曾应聘海门企业的智囊团。中海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开发可逆式耐高温轴流大型风机,组织了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院校的专家联合攻关,涉及流体力学、机械学、材料学、结构学等8门学科,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近两年来,海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都在42%以上。现在,新材料、轻纺服装和医药化工这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销售总量的七成以上。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开放经济活力。他们建立了市、乡镇(部门)、企业三级引资网络,在大力吸引境外资金的同时,本着“市外即外”的指导思想,不拘一格吸引市外各类资金。去年全市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59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10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2%,位列南通市6 县(市)之首。最近,海门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金花节暨绣品博览会,签订了合同或意向内外资项目39个,总投资达1.7亿美元。如今,海门初步形成了慧聚英力生化医药高科技投资区、韩国企业投资区、台湾高科技园区、清华化工投资区等六大外资投资区,成为全市吸收外资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放开放活,民营经济亮点纷呈。海门市积极推进私营个体经济规模化、科技化、外向化,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出资兼并、收购、租赁和承包国有、集体企业或向国有、集体企业参股,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私营个体 “块状经济”。三星、天补等西部乡镇的绣品、服装,年销售额超过了80个亿;麒麟、常乐等中部乡镇的皮鞋、红木,年销售额达3个亿;货隆、四甲等北部乡镇的不锈钢制品、小五金,年销售4亿元;临江、悦来等东部乡镇的缝纫机针,年销售突破2亿元。同时,培育了东洲通信、东海红木等一批销售超亿元的规模型私营个体企业“小巨人”,近两年来,全市个体企业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超过了20%,今年预计增长 27.6%,达到125亿元。为了让投资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海门在前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以后,今年,他们又向更高的目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奋进。为了优化投资环境,他们专门出台了 “优化发展环境50条”,并大力改进行政审批工作,将原有的611项审批项目削减为 448项。随着交通建设的逐步实施,海门的区位优势愈加明显。通过海太汽渡,一小时即可到达苏南;建设中的宁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之相邻的宁启铁路正在紧张勘察设计之中;冲破长江阻隔的苏通大桥将于年底动工,海门正处于桥头堡位置;连接海门与崇明的大桥也在积极筹建。可以预言,要不了多久,海门便可和上海及苏南真正实现“零距离”。 












三叶罗茨鼓风机 http://www.zqxhj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