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

发布: 2010-12-14 22:34 | 作者: 仙人掌 | 来源: 北美中医网--www.natcm.com

女子年逾十八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三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经绝期的绝经或有些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有停经现象等,均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也有妇女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偶见一二次月经不潮,又无其他不适者,亦可暂不作病论。至于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不属本节论述范围。

闭经最早记载于《内经》,称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继后,医家对闭经的论述颇多,《景岳全书·妇人规》以“血枯”、“血隔”分虚实立论,言简理明。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按“辨证求因”原则可分为虚、实两端。虚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成经闭;实者多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导致闭经。

1.肝肾不足 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肝血虚少,冲任失于充养,无以化为经血,乃致经闭。或因多产、堕胎、房劳,或久病及肾,以致肾精亏耗,肝血亦虚,精血匮乏,源断其流,冲任亏损,胞宫无血可下,而成闭经。《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口以干涸”。也有因肾阳素虚,阳气不达,阳虚生寒,虚寒滞血,而致经闭的。

2.气血虚弱 脾胃素弱,或饮食劳倦,或忧思过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吐血、下血,堕胎、小产等数脱于血,或哺乳过长过久,或患虫积耗血,以致冲任大虚,血海空乏,无血可下,故成闭经。《兰室秘藏》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赢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

3.阴虚血燥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耗血,或过食辛燥灼烁津血,以致血海燥涩干涸,故成经闭。若日久病深,精亏阴竭,血海涸竭,则可发展为虚劳闭经。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说:“正因明竭,所以血枯……或以咳嗽,或以夜热。”

4.气滞血瘀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不达,气血瘀滞。或因经、产之时,血室正开,感受风冷寒邪,或内伤寒凉生冷,血为寒凝而瘀,或因热邪煎熬阴血成瘀。气滞则血瘀,血瘀必气滞,二者相因而致。冲任瘀阻,胞脉壅塞,经水阻隔不行,故致闭经。

5.痰湿阻滞 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壅阻经隧。或脾阳失运,湿聚成痰,脂膏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而经不行。《女科切要》说:“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此外,亦有因刮宫术后闭经者,有因滥用激素类药物引起闭经者,临证时应加详察。

【诊断要点】

临诊时应详问病史,并作有关检查,首先应排除生理性停经,特别应注意与早孕鉴别。同时应了解患者的发育、营养、第二性征、精神状况等,检查有无生殖器官发育异常,询问有无服用不适量的药物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及全身性疾病等,以明闭经的原因。

【辨证施治】

确诊经闭后,当分清虚实。一般而论,已逾常人初潮年龄尚未行经,或月经逐渐稀发而停闭,并伴有其他虚象的,多属虚证。如以往月经尚属正常而突然停闭,又伴其他实象的,则多是实证。 闭经的治疗原则,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或补益肝肾,或调养气血;实者泻而通之,或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或除邪调经,切不可不分虚实,滥用攻破方药,亦不可一味峻补,反燥涩精血。至于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又当或先治他病,病愈则经可调。

1.肝肾不足

主要征候:年逾十八周岁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经闭,体质虚弱,腰痠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证候分析:禀赋素弱,肾气不足,天癸未至,冲任未通,故月经迟迟不潮;或天癸虽曾至而不持续,则来潮而又中断。或损伤冲任,故月经逐渐延后量少而至停闭。腰痠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涩,均为肝肾不足之征。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 归肾丸(方见月经过少)加鸡血藤、首乌。 本方以补肾气益精血调肝脾为主,加鸡血藤、首乌以增强补血之效、肾气得充,肝血和调,化源充足,冲任得养,血海渐盈,则月经可复。 若出现潮热,五心烦热,甚至盗汗,骨蒸劳热等象,为肝肾阴虚生热所致。可参照阴虚血燥经闭处理。

2.气血虚弱

主要证候: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昏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倦,或食欲不振,毛髦不泽或易脱落,赢瘦萎黄。脉沉缓或虚数,舌淡,苔少或白簿。

证候分析: 屡伤于血,或心脾受损,化源不足,血虚气弱,冲任失养、血海空虚,以致月经停闭。余证均为血虚不荣,气虚不布所致。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人参 黄芪 煨白术 茯苓 远志 陈皮 五味子 当归 白芍 熟地 桂心 炙甘草。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配以黄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补中益气,当归、白芍、熟地养血调经,五味子益气养心,远志宁心安神,桂心温阳和营。全方补气生血养营,以益生发之气。阳生阴长,精充血旺,经行如常。 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经闭,除见气血虚弱证象外,更见神情淡漠,阴道干涩,阴毛、腋毛脱落,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证,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证,可于上方加鹿茸、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之品,长期服用。 若因虫积而致血虚闭经,当先治虫(同于内科),继以扶脾胃,补气血而治经闭。

3.阴虚血燥

主要征候:经血由少而渐至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 阴虚内热,热燥血亏,血海渐涸。故月经由少以致停闭,并见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虚热证象。 若阴虚日久,精血亏损,虚火内炽,致成阴虚劳热,可见形体赢瘦,骨蒸潮热,或咳嗽唾血等症。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加黄精、丹参、枳壳。 生地 熟地 白芍 麦冬 知母 地骨皮 炙甘草。 本方以生地、麦冬、知母滋阴清热;熟地、黄精、白芍养血益精;地骨皮凉血退蒸,除虚热;丹参活血凉血,除烦安神;枳壳调气宽中;甘草健脾和中。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阿胶。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若因实火灼阴,而致血燥闭经者,宜于方中加玄参、黄柏。如有结核病,同时应给以抗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