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家】指平素患有小便淋沥不尽,尿意频数而尿量短少,小便时阴茎中作痛的病人。古代医家的经验认为,淋家不可用发汗法治病,若发汗可能会引起便血。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指升清降浊机能障碍。当脾胃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 不能腐热水穀,化生精微,反而聚湿生痰,阻滞中焦,就 会形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病理变化...
【温邪上受】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其意不但是指某些温邪从上部口鼻的感受途径,更重要的是阐明大多数外感发热病的发病规律,多从上焦肺经卫分开始,出现发热、恶寒、头...
【温邪犯肺】指温热之邪侵犯肺经。风温病邪,多从口鼻侵入,初起部见肺的症状,如咳嗽,发热口渴,或见咽喉焮红疼痛,舌边尖红,脉浮数等。多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
【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脾阳可以恢复。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宜...
【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脾阳可以恢复。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宜...
【湿家】指平素患有湿病的人。
【湿热下注(下焦湿热)】指湿热注於下焦的病理。临床可见於多种疾病,如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带下等。
【湿热内蕴】指湿热蕴酿於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湿为重浊粘腻之邪,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
【湿胜则濡泻】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湿气偏胜出现大便泄泻的病理。 脾喜燥而恶湿,湿气偏胜,则脾阳不脉,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就 会产生“濡泻”。濡泻,是肠...
【湿胜阳微】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的病理。湿属阴邪,如果湿邪过盛,就会伤害阳气,以致阳气衰微,产生“寒湿”症状,多见于慢性水肿一类疾患。
【湿郁热伏】又叫“湿遏热伏”。指湿阻於里,邪热不易外透的病臭。主要症状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胸闷腹胀、厌食、头部重痛、苔白腻、脉濡数等。
【湿阻中焦】即湿邪阻于脾胃。参阅“湿困脾阳”,“脾虚湿困”等条。
【湿阻气分】指气分受湿邪阻滞的病理。主要表现为“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身重体酸、骨节疼痛,胸闷纳呆、腹满泄泻,苔滑腻、脉濡缓等。
【热伏冲任】指热邪伏于冲脉和任脉。热伏冲任二脉,可使阴精暗耗、肾阴亏损,或迫血妄行。临床表现为低热、腰酸痛、下腹疼痛、子宫出血等。
【热伤神明】热性病因高热而出现神昏谵语,意识障碍等症状时,一般称为热伤神明,与热入心包的意义大致相同。但热入心包是针对病变部位而言,热伤神朗是针对神志症状而言...
【热伤筋脉】指因高热或久热,灼伤营阴,使筋脉失其濡养,出现四肢拘挛、瘫痪等。
【热伤肺络】指肺络受火热所伤,引起咳血或咯血的病理。临床上分实热和虚热。实热多因外邪郁而化热,热伤肺络,或肝脉实火,上迫于肺所致,咯血量多,发热面赤,舌红苔黄...
【热入心包】温邪化热入里,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沉不语等症状,称为热入心包。它与逆传心包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情传变有别。如昏迷,惊厥持续多天未清醒,称为“邪恋...
【热入血分】指邪热侵入血分的病机。血分是温热病传变中最深入的一层。多由营分病发展而来,发热常夜间较高,神志昏沉,躁扰不安,甚则出现抽搐。而以斑疹、出血,或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