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火】指肝肾的虚火。见“阴虚火旺”条。
【阴盛】阴寒过盛之意。一般表现为机能衰退。《素问。调经论》所说“阴盛则内寒”,即指机能衰退所出现的“内寒”証。
【阴盛格阳】指体内阴寒过盛,把阳气格拒於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証候,或简称“格阳”。临床常见某些寒証,因寒到了极点,阴盛於内,反而肌表出现浮热(稍按则不热)...
【阴盛阳衰】与阳虚阴盛病状大抵相同,但病机有别。一是因阳虚而致寒盛,一是因阴寒内盛而致阳气衰弱,两者常互为因果。临床上阴盛阳衰多因水湿伤阳或过服寒凉药物所引起。
【阴竭阳脱】指疾病到了严重阶段,阴阳不能互相维系的病理现象,即“阴阳离决”。临床上急症如大出血、大吐大泻、高热等出现严重“亡阴”症状时,即表示阴气衰竭,阳气随...
【阴络伤则血内溢】阴络,指下部、属里的络脉。血内溢,指大便下血。临床上如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大便出血,多认为是损伤阴络所致。
【阴胜则寒】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阴气偏胜,机能减退时,就会产生寒性的病变。亦即“阴盛则内寒”。
【阴虚发热(阴虚则内热)】指体内阴液损耗过度所出现的内热。即《素问.调经 论》所谓“阴虚则内热”。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 “五心烦热”,多兼见盗汗、口乾、舌红、...
【阴虚火旺】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亢盛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性欲亢进,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乾、咳血等。参见“阴虚阳亢”,“水亏火旺”,“命门火旺”等条。
【阴虚肺燥】指肺燥之由于阴虚所致者。肺为娇脏,怕受火灼,如肺肾阴虚,内热虚火灼伤于肺,则肺燥而阴更虚。主要症状有乾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痛嘶哑,舌嫩红苔少,脉...
【阴虚阳亢】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的亏虚。一般在正常状态下,阴和阳是相对平衡的,互相制约而协调。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就会产生亢盛的病理变化,出现病理性功能亢进,...
【阴虚阳浮】指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致阳气浮越於上的病理变化。其主要表现有头目眩晕、面色潮红、目赤、咽乾、喉痛,牙痛等。参见“阴虚阳亢”条。
【阴阳两虚】即阴阳俱虚。多是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出现阴虚与阳虚的証候同时并见的病理现象。参见“阴虚”、“阳虚”条。
【风家】 指平素容易伤风感冒的人。 指伤风感冒或中风的患者。
【风寒束肺】指风寒外邪侵攻于肺。主要症状有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咯痰清稀,头痛,恶寒,微热,无汗,或只觉恶寒而无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相当于风寒感冒...
【风气内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出现动摇,眩晕,抽搐等症状,名为风气内动。临床表现有头目眩晕,四肢抽搐,强直,卒然昏倒,口眼喎斜,两目...
【风湿相搏】语出《伤寒论》。指风邪与湿邪侵入人体肌表筋骨后,互相搏击所出现的病变。临床表现如风湿留於肌表,则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风湿滞留关节,则四肢关节有牵引...
【风火相煽】形容急性热病极期,因高热而同时出现神昏,狂躁、惊厥、抽搐的病理现象。因热极则生风,风盛则火愈烈。二者互相作用。辨証上多属“气营两燔”的証候,可见於...
【风胜则动】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风气偏胜出现动摇的病理。风的特点是流动迅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如眩晕动摇、抽搐、震颤、挛急等,都是风气太过的表现。
【食滞胃脘】指饮食不节,滞留胃脘,不能消化,出现上腹胀痛,嗳腐,呕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等症状。多见于消化不良,胃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