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指湿热内蕴脾胃。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脉濡数。多见于黄胆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胆疾患。有些皮肤病如湿疹...
【脾虚】泛指脾气虚弱或脾阴不足而言。临床表现有食不消化、腹满,肠鸣,泄泻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脾气虚”、“脾阴虚”条。
【脾虚湿困】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
【脾虚肺弱(脾肺两虚)】脾主运化,摄取营养,把精气上输于肺以养全身。如脾虚则精气不足,以致肺气也虚,出现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便溏、短气、咳嗽、痰多、肌肉...
【脾阳虚】即脾胃虚寒。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 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多见于胃 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
【脾阴虚(脾胃阴虚)】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 ,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乾结,舌红苔少或舌 面光滑等。
【膀胱气闭】即膀胱气化的机能障碍。其病因多与肾、三焦气化不利有关。主要症状有小腹胀满,小便困难或尿闭。多属实証。
【膀胱湿热】湿热蕴於下焦膀胱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多见於急性膀胱炎。
【膀胱虚寒】指膀胱气化不足或受寒邪影响而丧失约束的能力。多与肾阳虚有关。主要症状有遗尿、尿急、尿频而清、淋沥不尽,苔薄润,脉细弱等。
【营卫不和】语出《伤寒论》。卫是指防卫於体表的阳气,营是汗液的物贸基础。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証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証自汗有两种情况: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
【营气不从】指血脉里面的营气运行阻碍,出现痈肿的病理。《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於肉理,乃生痈肿。」营气是流行於经脉里面的,如果因邪气的侵攻,或长...
【虚冢】指平素体质虚弱的人。
【虚火上炎】指由於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虚火上升的病理。主要表现有咽乾、咽痛、头昏目眩,心烦不眠、耳鸣健忘、手足心热、舌质嫩红、脉细数,或目赤、口舌生疮等症状。
【虚阳上浮(孤阳上越,虚阳不敛)】与“格阳”、“戊阳”的病理,証侯基本相 同。都是由於肾阳衰微,阴盛於下,致微弱 的阳气浮越於上,故又称孤阳上越,或虚阳 不敛。...
【虚风内动】病变过程中,由於津液亏损,液少血枯、失血、血不养筋,或肝肾不足,阴不潜阳而肝阳上亢等,均可引动肝风,出现眩晕,缓弱的抽搐、震颤整症,称为“虚风内动...
【血不归经】血証病机之一。又叫“血不循经”。即血液不循经脉运行而溢出于外,如崩漏、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由气虚、气逆、血瘀、火热等多种原因引起。
【血分热毒】 温病热入血分,出现高热,神志昏乱,皮肤斑疹,或吐血,衄血,便血,舌色深绛,脉细数等。 外科皮肤疮疡,出现红肿疼痛,舌质红绛,或伴有高热,神志昏乱等。
【血分瘀热】 指郁结在血分的热。 瘀血滞留而引起的发热。参见“瘀热”、“瘀热在里”条。
【血脱气脱(气随血脱)】指出血过多阳气虚脱的病理。气和血是相生相成,互相依附的。血脱,是指出血过多。出血过多使气失依附,而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六...
【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