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燥】指燥邪伤肺,或肺阴虚伤津化燥的肺燥証。主要症状有乾咳,咯血,耳咽乾燥,或咽喉焮痛,音嘶,口乾而渴,舌体苔白而乾等。
【肺络损伤】指因久咳或剧咳而损伤肺络,引起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患。
【肺肾两虚】指肺脏和肾脏俱虚的病理。临床表现有二: 肺肾气虚。肺司呼吸,为气之标,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肺肾气虚则见喘促短气,自汗易汗,形寒肢冷,或咳嗽痰多等症...
【肺虚】泛指肺气不足或肺阴虚而言。临床表现有少气,呼呎浅短,耳聋,咽乾等(《素问.脏气法时论》)。参见“肺气虚”、“肺阴虚”条。
【肺阴虚】指肺阴亏虚而出现燥火病变。主要症状有乾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 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质红乾,脉细数等。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 血。常见于肺结核,慢性...
【肾气不固】又称“下元不固”。肾主藏精,开窍于“二阴”。若肾气不固,可出现遗精、滑精、早泄或液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
【肾虚】也称“肾亏”。是肾脏精气不足的病变。一般症状有精神疲乏,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阳痿等。参见“肾阳虚”、“肾阴虚”条。
【肾虚水泛】指肾阳虚出现水肿的病理。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虚弱而不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也影响脾的运化,致水液泛滥形成水肿。一般症状有全身浮肿(尤...
【肾阳虚】肾主一身阳气,肾阳衰微,则一身之阳气皆虚,故肾阳亦称“元阳”, 是命门火的体现。一般的虚弱,称为肾阳虚,是命火不足所致,主要症 状有身寒,怕冷,腰酸,...
【肾阴虚(真阴不足)】即“肾水不足”。由于肾精耗损过度所致。临床表现有腰 酸疲乏,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口乾咽痛,两颧潮红,五 心烦热或午后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胃寒】指胃阳虚,胃有寒气。主要症状有呕吐清水或冷涎,口淡喜热饮,舌苔白润等。
【胃气不和】或称“胃不和”。指胃阴不足,邪热扰胃;或食滞胃中,影响胃气的降纳,出现厌食,泛恶,不寐,大便失调等症状。
【胃气不降(胃失和降)】胃气以通降为顺,如因饮食所伤,胃火冲逆或痰湿阻滞等原因,均可导致胃失和降,甚则“胃气上逆”。主要症状有不思饮食,胃部胀满,嗳气,呃逆,...
【胃气虚】指胃的受纳和消化水穀功能虚弱。主要症状有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 食不消化,甚则食入反吐,大便稀烂,唇舌淡白等。
【胃火上升】指胃热化火,出现口腔炎症的病理。如口臭,牙龈肿痛,甚或牙龈出血等。参见“胃热”条。
【胃热壅盛(胃火炽盛)】形容胃热的严重程度。主要症状有烦渴喜冷饮,口臭,口唇灿烂,牙周肿痛,脘腹灼热,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等。如温热病见胃热壅盛,即...
【胃热杀穀】杀穀,是穀食易消的意思。胃的功能主腐熟水穀,胃中热则腐熟作用过盛,食下不久,即感飢饿,叫胃热杀穀。如虽多食而身体反得不到营养而见消瘦,这种现象,称...
【胃热(胃中热)】指胃受了邪热,或过食煎炒燥热的食物,出现口渴,口臭。易 飢嘈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胃热化火时,则见口腔糜烂, 牙周肿痛等。参见“胃火上升”条...
【胃虚】泛指胃气虚弱或胃阴不足而言。参见“胃气虚”、“胃阴虚”条。
【胃阴虚(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多由胃火炽盛,脾胃湿热,或热性病热 盛伤津,均可损耗胃的阴液,引起胃阴虚。主要症状有唇 燥口乾,喜饮,饮食减少,大便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