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胜则浮】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里的浮,指浮肿,即使寒气偏胜出现浮肿的病理。寒气偏胜则阳气不足,寒凝气滞,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停留故产生浮肿。如慢性肾...
【寒趣生热,热极生寒】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同义。 指自然气侯变化。如冬季 寒冷之极,将会转到春夏的温、热,夏季炎热之极,将会 转到秋冬的寒凉。 指病理变化。如寒性...
【封藏失职】封藏,封闭贮藏之意。肾有贮藏精气的功能,而主二便。如肾气不固,出现遗精,滑精,早泄,小便失禁,夜尿频多,黎明前泄泻等症,称之为封藏失职。
【小肠实热】指邪热蕴于小肠的病变。主要症状有心烦,耳鸣,咽痛、口疮,小便赤涩、排尿刺痛或尿血、腹胀,苔黄,脉滑数。多见于尿道感染,口腔炎等。
【小肠虚寒】指寒邪伤于小肠或小肠功能低下的病变,临床表现多兼见脾虚証候,如小腹时常隐痛,痛时喜按,肠鸣泄泻,小便频数不利,舌淡苔白,脉缓弱等。
【少阴热化】伤寒六经病理术语。心肾属少阴。因肾阴受伤,以玫心火偏盛,出现夜热、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脉细数,或邪热内郁少阴经络而见咽痛的,称为少阴热証。热性病传...
【心气不宁】指心气出现不安宁的病理。临床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心悸、怔忡;一是心神不安。可伴有心烦不寐.脉搏不整等兼証。病因多由心血不足,心失所养,但也有由于邪气...
【心气不收】指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心有藏精神、主汗液的功能。如心气虚弱不能收敛,则出现心神浮越、精神散乱、健忘易惊、心悸怔忡、自汗多汗或动则汗出等症状
【心气盛(心阳盛)】主要是指精神力面的病理变化。心气盛则心火炽,表现为精神过度兴奋,心烦失眠,梦中发笑等。如火盛的程度较严重,则出现烦燥、发狂,一般称之为心阳...
【心气虚】即“心气不足”。主要症状有心悸、短气(活动时加剧)、胸闷不舒, 自汗、脉细弱或结、代。多见于某些虚弱病人,以及贫血、心律不齐、 神经衰弱等。
【心火上炎】指心脏本经的虚火上升。主要症状有舌生疮、心烦、失眠等。
【心火内炽】也叫“心火内焚”。焚和炽,都是形容火热过盛。心属火、由于心经本脏的火过盛而出现的病变,故称。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怔忡不安,甚则狂躁谵语,喜笑不休等。
【心热】指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病变。主要症状有面赤,心中烦热,睡眠不宁、小便赤,或谵语如狂,或吐血、衄血等。
【心移热于小肠】指心火影响于小肠的病变。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旺盛,会出现心烦,口舌生疮等症状,如进而影响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时,即见小便短赤或刺痛、尿血等症状,...
【心肾不交】指心阳与肾阴的生理关系失常的病变。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
【心脾两虚】即心脾两脏俱虚。主要症状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面黄、苔白、脉细。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心营过耗】指心阴损耗太过。心主血,营是血中之气,即血脉里流动着的营养物质。患热性病因久热伤阴或虚损内伤,而虚火亢盛,消耗血液里的营养物质过多,体质虚弱,出现...
【心虚】泛指心脏的气血不足。主要症状有心悸怔忡、短气、健忘、易惊、心中苦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或自汗、盗汗等。
【心虚胆怯】指心中空虚,容易恐惧的一种証候。多因心血不足,心气衰弱所致。与精神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可见于某些虚弱証、贫血、神经官能症等。
【心血虚】即“心血不足”。主要症状有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心烦、失眠。多 梦、健忘,脉细弱等。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和某些虚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