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微寒。 【功用】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用法】6~10克。
【性味】甘、平。 【功用】散风热,清头目:用于风热头痛及肝热眼病,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 【用法】6~10克。
【性味】甘、苦、微寒。 【功用】(1)清肝明目:本品为眼科常用药,用于肝胆郁热所致的目赤肿痛、怕光流泪。配菊花、黄芩治急性结膜炎;配菊花、夏枯草用于高血压,也...
【性味】苦、寒。 【功用】(1)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2)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用法】...
【性味】辛、咸、寒。 【功用】与石膏相似。多用于小儿热性病,如小儿高热,常配青黛。 【用法】10~15克。多生用。
【性味】辛、甘、寒。 【功用】清肺热、泻胃火,除烦止渴:用于高热、口渴、烦躁,肺热咳喘及胃火引起的头痛、牙痛。治肺热咳喘常配麻黄、杏仁;清肺胃热常配知母。 ...
【性味】苦、平。 【功用】(1)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所致之目赤肿痛、角膜云翳,常配谷精草、蝉衣、蛇蜕、苍术等。 (2)利湿清热:用于肠炎腹泻、黄疸、及泌...
【性味】由于加工方法不同,故有辛、甘、微苦、寒与辛、微温两种。一般常用其偏寒者。 【功用】(1)解表:用于轻型感冒之发热无汗,常配葱白。 (2)除烦:用于热病后...
【性味】甘、辛、微寒。 【功用】(1)透疹:用于痘疹或麻疹初期,常配葛根。 (2)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口疮、牙痛。 (3)升提:用于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胃下垂及...
【性味】辛、寒。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汗少,可配薄荷;用于透发斑疹,常配升麻。 (2)行水消肿:用于水肿尿少而兼有表证者(如急性肾炎初期水肿...
【性味】苦、辛、微寒。 【功用】散风热,止头痛:用于风热感冒之头痛,常配菊花。 【用法】3~10克。
【性味】咸、微甘、寒。 【功用】(1)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时的声音嘶哑及皮肤瘙痒。 (2)透斑疹:用于麻疹未透,常配葛根、薄荷。 (3)解痉挛:用于高热惊厥及破...
性味】辛、微苦、寒。 【功用】(1)散风湿热:用于外感风热及热性病初起。 (2)利咽,透疹:用于风热咽痛、喉肿;风热疮疹及麻疹不透。配山豆根治咽喉肿痛;配紫草透...
【性味】辛、凉。 【功用】(1)散风热,清头目:治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配菊花、白芷治头痛;配桔梗、甘草治咽痛。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情志抑...
【性味】苦、微寒。 【功用】(1)清热散风: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可配桑叶、白蒺藜。 (2)平肝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两目昏花,可配石决明、枸杞...
【性味】苦、微寒。 【功用】(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
【性味】辛、甘、平。 【功用】(1)发汗解热:用于外感风热之项背发紧疼痛。 (2)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常配天花粉、芦根。 (3)透疹,止泻:用于麻疹不透及腹...
【性味】苦、微寒。 【功用】(1)解表退热:用于寒热往来,常配黄芩。用于疟疾,常配草果、常山。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引起的胁痛(如肝、胆疾患)或月经不调,常配...
【性味】辛、微温。 【功用】祛暑化湿,发汗解表:用于夏季感冒。配藿香、扁豆治夏季受凉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等症。亦可用于水肿。 【用法】3~10克。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