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与智者对话
发布: 2011-10-09 23:08 | 作者: waka417877 | 来源: 北美中医网--www.natcm.com
手头放着一本小书《启功给你讲书法》。工作间隙,我总是拿起这本书翻阅,挑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算是工作中的小憩。因为自己并不需要着急学书法,所以读这本书很随意、很散漫,读完一点内容就思考思考。时间长了,我觉得这种慢慢读、随意读的读书方法对忙碌的上班族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因为非常崇拜启功先生的书法,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的捧了回来。《启功给你讲书法》是根据启功先生给青年朋友讲解书法艺术的系列讲话记录整理而成的。这本书的主题是“破除迷信”,就是消除一些书、一些人对书法的一些不正确、不恰当的讲解和一些以?传?的说法;消除人们学习书法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方法。启功先生针对学习书法的各个方面,如字形结构、文房四宝、用笔、执笔,如何选临碑贴、如何学习参与书等,谈了自己的体会、理解和实践经验。
读这本书有两个感觉。首先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启功先生用平易近人的口吻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告诉了读者。不像有些书那样,用词比较古奥,让人有一种神秘感。但是我们按照这些书中讲的方法来实际操作运用时,又不知所云,有许多问题还是弄不懂,反映不出真实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外,这本书的启发性很强,读后细细回味、慢慢思考,就能感受到其中深藏的学问和哲理,而且让你经过思考后能够触类旁通。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我想,这种感觉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是与前辈中的智者对话”吧。
比如,书中讲到如何才能写好字、什么样的字算是“好字”这个问题时,启功先生说:“你写的字挂在墙上,你自己先得看的过去,不至于自己先看着不敢给人家看,人家拿眼睛看,我自己捂着眼睛躲在一边,这个就行了。尤其是要人家认得,我也认得,这样子就是好。”就是这样幽默的大白话,形象生动的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接受,很有说服力。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做事,最起码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就是道德文化出了问题,就不是在做“人”了。我记得最近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中,当事者说过一句话“打死我都不会吃这个东西”。在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这一系列事件中,当事者在都明白“打死也不吃”的情况下,却轻易地把有毒有害的东西生产出来给别人吃。这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坚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这个道德标准。可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的道德底线常常经不住考验。我们的老祖宗给后人留下了相当多的关于道德操守的先贤哲语,就让我们牢记孟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的古训,以身作则吧。
再比如,书中讲到我们常说的写字要“横平竖直”这个问题。怎么正确理解这个“横平竖直”呢?启功先生说:“我小时候写字,大人在旁边拿个棍儿,拿个笔杆瞧着,我的笔往上歪一点儿,就梆的给我手指头打一棍儿:“你横不平!”于是我就注意横平,结果怎么写怎么不好看。”我相信,我们许多家长让孩子练习毛笔字时,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其实,横平竖直的“横”、“竖”是有条件的,横要微微向右往上一点儿,自然形成从左往右往上去的趋势;竖要微微的有一点儿弯。
由此联想到,我们在平时做事时,很多时候都会犯类似的生搬硬套错误。比如当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表现尤为严重。就因为那句在中国最著名的育儿“警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少父母趋之若鹜,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资本参加各种培训,提前灌输知识。最近,还听说更严重的竟然出现了给小孩子培训面试技巧的培训班。这种培训,从一个侧面讲,是把孩子们都框在一个框框里,就像批量生产出的产品一样,变成从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家长们急功近利,不尊重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则,纯粹是揠苗助长。说到底,我觉得这种行为其实反映出家长们的自私,把孩子当作物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设计,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孩子、遵循成长规律。千万不要适得其反,最后悔不当初。
就拿我见过的幼儿园教画画的事情来说。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照猫画虎”。老师画一幅图画,图案、色彩都非常工整、漂亮。让孩子们学着画,看谁画得好。家长也要求孩子要画得一丝不苟,学的非常像。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十几个孩子画出来的画几乎都差不多。而且越是年龄稍大点的孩子画的就越像、越工整。孩子们在画画时总被家长说画得不像,这个形状不对、那个颜色太深,反复照着老师的画修改,弄得满头大汗,老师、家长却都不满意,小孩子自己也失去了兴趣,疲惫不堪。我在画画方面是外行,但个人认为这种照猫画虎的学习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对4、5岁的孩子,没有必要严格要求他们一丝不苟的画出一幅与老师一模一样的画,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抹杀了儿童天生的灵气。另一种教学方法是老师边讲解所要画的内容,边在黑板上示范性的画出简单的线条,让孩子们自己说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可以是什么色彩。讲完后,孩子们照着老师黑板上勾勒出的图案轮廓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画画、涂色。相比之下,我觉得这个方法比较好。孩子们画得很轻松,很愉快,真正体会到了画画的乐趣。孩子们的心智也在画画中得到了启迪。但是许多家长却认为,这是随便玩,根本就不是学习,学不好画画、学不到技法。这些家长们忘了,他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与小学生、中学生或专业的学习标准是不一样的,不能通用一个框框来要求。
在类似于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画、如何学、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小孩子学画这些问题上我也曾经动摇过自己的想法,怀疑过自己的认识,但是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坚定了信念。虽然这本书并不是讲画画的。由此可见,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需要时常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书中还讲到一个故事,说王献之小时候在写字,他父亲从身后猛得揪他手中的笔,揪不掉。后来这个事被流传成如果写字时毛笔没有被揪掉就说明握笔有力,就好;如果被揪掉了就不合格。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讲到这个事时解释说,没抽掉不过是这个小孩警惕性高,专心致志。并不是说都要向王献之这样拿笔捏得紧,让人抽不掉这样就是好。这就是产生误解了。我记得上学时老师讲过这个故事,确实告诉我们写字时如何抓笔不能被揪掉。要不是从这本书中看到这些解释,直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的。看来原来的理解太教条了,在执笔、用笔方面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
读书是与智者对话。这本书我现在还没有全部看完,仍然在慢慢读、细细品。读书、思考,从字里行间体会智者的思想,我觉得我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世间事事皆学问。不论是谁,都能从书中找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书中的文字都是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养成读书的习惯,跟随着智者思考,掌握智慧和经验,我们的心灵就一定会强大,我们的行为就一定会正确,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进步。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 債務整理 出会い系
因为非常崇拜启功先生的书法,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的捧了回来。《启功给你讲书法》是根据启功先生给青年朋友讲解书法艺术的系列讲话记录整理而成的。这本书的主题是“破除迷信”,就是消除一些书、一些人对书法的一些不正确、不恰当的讲解和一些以?传?的说法;消除人们学习书法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和方法。启功先生针对学习书法的各个方面,如字形结构、文房四宝、用笔、执笔,如何选临碑贴、如何学习参与书等,谈了自己的体会、理解和实践经验。
读这本书有两个感觉。首先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启功先生用平易近人的口吻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告诉了读者。不像有些书那样,用词比较古奥,让人有一种神秘感。但是我们按照这些书中讲的方法来实际操作运用时,又不知所云,有许多问题还是弄不懂,反映不出真实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外,这本书的启发性很强,读后细细回味、慢慢思考,就能感受到其中深藏的学问和哲理,而且让你经过思考后能够触类旁通。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我想,这种感觉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书是与前辈中的智者对话”吧。
比如,书中讲到如何才能写好字、什么样的字算是“好字”这个问题时,启功先生说:“你写的字挂在墙上,你自己先得看的过去,不至于自己先看着不敢给人家看,人家拿眼睛看,我自己捂着眼睛躲在一边,这个就行了。尤其是要人家认得,我也认得,这样子就是好。”就是这样幽默的大白话,形象生动的讲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接受,很有说服力。这个道理可以推及到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做事,最起码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则,就是道德文化出了问题,就不是在做“人”了。我记得最近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中,当事者说过一句话“打死我都不会吃这个东西”。在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这一系列事件中,当事者在都明白“打死也不吃”的情况下,却轻易地把有毒有害的东西生产出来给别人吃。这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不管在哪里,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坚守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良心这个道德标准。可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的道德底线常常经不住考验。我们的老祖宗给后人留下了相当多的关于道德操守的先贤哲语,就让我们牢记孟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的古训,以身作则吧。
再比如,书中讲到我们常说的写字要“横平竖直”这个问题。怎么正确理解这个“横平竖直”呢?启功先生说:“我小时候写字,大人在旁边拿个棍儿,拿个笔杆瞧着,我的笔往上歪一点儿,就梆的给我手指头打一棍儿:“你横不平!”于是我就注意横平,结果怎么写怎么不好看。”我相信,我们许多家长让孩子练习毛笔字时,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其实,横平竖直的“横”、“竖”是有条件的,横要微微向右往上一点儿,自然形成从左往右往上去的趋势;竖要微微的有一点儿弯。
由此联想到,我们在平时做事时,很多时候都会犯类似的生搬硬套错误。比如当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表现尤为严重。就因为那句在中国最著名的育儿“警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少父母趋之若鹜,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投入巨大的精力与资本参加各种培训,提前灌输知识。最近,还听说更严重的竟然出现了给小孩子培训面试技巧的培训班。这种培训,从一个侧面讲,是把孩子们都框在一个框框里,就像批量生产出的产品一样,变成从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家长们急功近利,不尊重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则,纯粹是揠苗助长。说到底,我觉得这种行为其实反映出家长们的自私,把孩子当作物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设计,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尊重孩子、遵循成长规律。千万不要适得其反,最后悔不当初。
就拿我见过的幼儿园教画画的事情来说。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照猫画虎”。老师画一幅图画,图案、色彩都非常工整、漂亮。让孩子们学着画,看谁画得好。家长也要求孩子要画得一丝不苟,学的非常像。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下,十几个孩子画出来的画几乎都差不多。而且越是年龄稍大点的孩子画的就越像、越工整。孩子们在画画时总被家长说画得不像,这个形状不对、那个颜色太深,反复照着老师的画修改,弄得满头大汗,老师、家长却都不满意,小孩子自己也失去了兴趣,疲惫不堪。我在画画方面是外行,但个人认为这种照猫画虎的学习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对4、5岁的孩子,没有必要严格要求他们一丝不苟的画出一幅与老师一模一样的画,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抹杀了儿童天生的灵气。另一种教学方法是老师边讲解所要画的内容,边在黑板上示范性的画出简单的线条,让孩子们自己说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可以是什么色彩。讲完后,孩子们照着老师黑板上勾勒出的图案轮廓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画画、涂色。相比之下,我觉得这个方法比较好。孩子们画得很轻松,很愉快,真正体会到了画画的乐趣。孩子们的心智也在画画中得到了启迪。但是许多家长却认为,这是随便玩,根本就不是学习,学不好画画、学不到技法。这些家长们忘了,他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与小学生、中学生或专业的学习标准是不一样的,不能通用一个框框来要求。
在类似于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画、如何学、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小孩子学画这些问题上我也曾经动摇过自己的想法,怀疑过自己的认识,但是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坚定了信念。虽然这本书并不是讲画画的。由此可见,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需要时常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书中还讲到一个故事,说王献之小时候在写字,他父亲从身后猛得揪他手中的笔,揪不掉。后来这个事被流传成如果写字时毛笔没有被揪掉就说明握笔有力,就好;如果被揪掉了就不合格。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讲到这个事时解释说,没抽掉不过是这个小孩警惕性高,专心致志。并不是说都要向王献之这样拿笔捏得紧,让人抽不掉这样就是好。这就是产生误解了。我记得上学时老师讲过这个故事,确实告诉我们写字时如何抓笔不能被揪掉。要不是从这本书中看到这些解释,直到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的。看来原来的理解太教条了,在执笔、用笔方面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
读书是与智者对话。这本书我现在还没有全部看完,仍然在慢慢读、细细品。读书、思考,从字里行间体会智者的思想,我觉得我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世间事事皆学问。不论是谁,都能从书中找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书中的文字都是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养成读书的习惯,跟随着智者思考,掌握智慧和经验,我们的心灵就一定会强大,我们的行为就一定会正确,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进步。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 債務整理 出会い系